1. 强化教学改革,压实推力
为了提高“50分钟课堂”的效果,我校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学生评价、条件保障等方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小班式”教学是常态,形成以主讲教师为核心、助教组织研讨、答疑的研讨式教学模式。国家安全前沿问题讲座机制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培养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国家安全意识为宗旨,定期邀请部委领导和一线人员走进课堂,与师生分享有关国际和国家安全热点问题的实践经验和思考。教学方式多元化,传统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教师主导与学生参与相结合,问题导向与结构式研讨相结合,社会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 强化实践教学,压实抓手
聚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重大主题,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国家安全理论与国家安全实践紧密结合,大力抓好实践教学环节。坚持走出去、请进来,课堂上主讲教师通过情景再现、角色模拟、对抗辩论、讨论实践等环节,增强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效性;课外,带领学生参观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李大钊烈士陵园、相关部门模拟现场、主管部和国安办主办的国家安全教育展览会等,切实增强学生“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意识。组建国际关系学院总体国家安全观宣讲团,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宣传总体国家安全观。
3. 强化教书育人,压实保障
国家安全教育主讲教师除必须持教师资格证上岗外,还要进行国家安全能力评估。教师资格证和国家安全能力评估是国家安全教育的门槛,所谓国家安全能力评估就是由任课教师所在系对教师是否胜任国家安全教学能力进行评估,合格者方能上讲台。品德高尚、学术卓越、教学优秀的师资参与教学,组成由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社科基金青年学术带头人构成的国家安全教育授课团队。解决了国家安全教育“没人教”“不会教”的问题,为国家安全学科人才培养提供保障。引导广大教师热爱教育、淡泊名利,执着于教书育人,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升等晋级、评奖评优重点关注教学。
4. 强化教学投入,压实基础
我校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安全教育》是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室技术要素要求高,学校投入150万元建立VR实验室,为国家安全教育课堂提供坚强保障。学校以国家安全学获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即北京市一流学科)建设项目为契机,从2019年开始先后投入700万元,强化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为国家安全教育在课题、项目、教材等方面提供坚强支撑。图书馆拥有中外文国家安全图书数千册,以及国家安全专业数据库19个,设有国家安全专业图书阅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