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国家安全视域下的新工科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1)构建国家安全+传统文化双轮驱动的思政育人新模式
针对工科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安全人才政治素质要求脱节的问题,本成果构建了思政引领-需求对接-动态调整的目标定位机制。将总体国家安全观和传统文化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国家安全+传统文化双轮驱动的目标定位模式。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系统嵌入思政教育,明确将政治素养、家国情怀、国家安全意识作为核心培养目标,实现价值塑造与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
同时,创新性地提出了细化目标-工文交叉-范例思政的递进式育人路径。将思政要求精准细化为与专业课程知识点相契合的具体教学目标,通过工科与文科知识的深度交叉融合,拓展思政素材来源,并以范例思政模式实现价值塑造的自然渗透。
此外,针对工科课程思政内容难容合的问题,建立案例课件库+案例资源库双库支撑的教学模式。通过开发丰富的课程思政案例库,为教学提供全面资源保障,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自然内化价值理念,显著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和学生接受度。
2)构建深度交叉融合课程体系,破除学科壁垒
针对工科教学内容与国家安全学交叉融合不足的问题,本成果创新性地构建了工科+国家安全学深度交叉的课程体系。首先,打破传统学科组织模式,设置了国家安全交叉学科平台,整合计算机科学、国家安全学、传播学、法学等多学科师资力量,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其次,系统设计跨学科课程群,开发《社交网络分析》、《舆情监测与人工智能分析》、《开源情报搜集与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与全球新闻数据分析》等8门核心交叉课程,实现文工深度融通。同时,采用嵌入式教学方法,在传统工科专业课程中融入国家安全模块。如在人工智能课程中增加认知安全内容,在数据科学课程中嵌入数据跨境流动等案例分析内容。同时,开设涵盖AI4Social Science等新兴交叉课程,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多学科融合需求。  
3)创建多元协同实践教学模式,破解实践教学薄弱问题
本成果构建了校企政多元协同的实践教学体系。在主管部的支持下建立了人工智能产教融合育人基地,开发网络攻防、大数据分析等仿真实验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环境。邀请国家XX部门专家参与实践课程设计,将最新技术挑战转化为教学项目,已开发52个综合性实践案例。
在实践教学方法上,我们创新采用项目驱动+情景模拟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升实战能力。运用虚拟仿真技术,构建网络空间安全治理、大数据舆情分析等虚拟实验场景,通过沉浸式体验增强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