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成果立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前沿技术领域,对新工科课程体系进行系统性的改革与创新实践。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一轮科技革命交织的背景下,国家安全内涵与外延发生了深刻变化,其重要性也日益凸显。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其与传统学科呈现紧密交叉的特点,传统工科教育在应对这些新兴、交叉、且与国家安全紧密相关的领域时,呈现出滞后性与不适应性。
本成果以“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为核心教育理念,旨在培养既掌握前沿工程技术,又了解文科基本原理,且具备深厚家国情怀、敏锐国家安全意识的复合型人才。成果系统性地将国家安全教育深度融入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打破了专业壁垒,实现了信息科学与国家安全学、传播学、语言学、法学等多学科融合。在课程体系上,突出“理论+实践”、“基础+前沿”、“工科+文科”的交叉特点;在课程内容上,引入重要文科类理论,通过课程作业以程序设计形式展示,同时增加服务于一线业务的实践教学部分,通过建设实训平台和案例库,有效实现了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新工科人才培养中。
(1)培养目标与国家安全人才政治素质要求脱节
现有工科课程体系侧重于通用技术和产业转化能力的培养,缺乏从国家安全战略高度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顶层设计。导致学生虽掌握专业技能,但对价值观的塑造、技术背后的安全风险,特别是对国家关键核心技术可能造成的潜在影响认知不足。同时由于理工类的课程思政内容往往难以专业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因此无法满足关键核心领域人才政治过硬的迫切需求。
(2)教学内容与国家安全学相关理论交叉融合不足
现有工科专业课程内容体系相对封闭,与国家安全学涵盖的相关学科交叉融合深度不足。专业课教学主要聚焦技术原理和模型方法,缺乏从国家安全学相关专业,如国际政治、国际传播、法学等进行跨学科课程建设;同时尚未建立适应AI4Social Science等新兴领域需求的课程模块,如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海外利益安全等,难以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和复杂问题解决能力。
(3)教学模式与以国家安全为导向的实践结合缺失
现有教学模式难以支撑国家安全领域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教学模式在实验环节侧重于对技术方法的验证,缺乏基于真实安全业务场景下的实践环节。同时,由于校企协同机制不健全,难以将企业最新技术方案转化为教学资源。此外,面向国家安全需求的仿真实验平台和教学资源严重不足,难以构建网络对抗、数据治理等实践场景,无法满足对学生实战能力的培养。